一篇杂谈文章。在四月份末写大四总结似乎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是否也是一种五月病),但过去一年的经历实在让我产生了太多梦幻的感觉,有些害怕这些感觉就这么溜走:我并没有拍照记录生活的习惯,偶尔回看为数不多的照片也常常忘记了当时的思绪。所以我决定 push 自己写下这篇文章。(虽然已经有很多想法不记得了,本文写作过程中一直在翻自己的 Twitter 和 Telegram)

大概是一些关于实习、毕业设计、科研和未来生活的碎碎念。

MSRA 实习

实习的想法是早就产生了,不过大三上投米哈游游戏后端暑假实习一面挂了,当时确实 OS 基础不是很牢,八股也没怎么准备。之后有着找实习的想法,大三下把培养方案要求的学分都学完了,不过当时并没有考虑 MSRA,直到现实给了我狠狠的一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实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对开发业务的兴趣也不是很大,对开发八股也不是很熟。后来看同学都在投 MSRA 才考虑起了这个机会,开始准备。不过还是没去成自己更感兴趣的 System 组,来了上海的无线组。

U149完结了;本科最后一门考试也要结束了,脑中充斥着不真实感,一学期选了七门专业课好在最后还是平平安安学下来了,接下来该好好享受暑假了

(去上海前发的 telegram,其实根本没啥暑假,七月二十多就入职了)

实习本身可能没啥好说的,我在无线组基本就打打杂,确实没有很系统的活给我干,在参与一些光追模拟信号和算法(深度学习)相关的项目,认清了自己果然不适合机器学习。不过实习的同学们人都很好,有点怀念一起吃饭的日子。不过因为没有想象中的收获,还是没按原计划干到六月底,而是两月初春节前就离职了。

MSRA 的体验很好,升降桌、不限量的零食饮料(饮料可以喝无糖,零食太长胖了),弹性工作随时可以 remote。后面又在某厂找了一段实习才怀念起这些东东的好。

上海

城市

九个月过去,高德地图里的上海探索度已经达到了 20%+,可见完全达到了学习和生活的平衡。我很喜欢上海的气候条件和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作为一个安徽人,上海的气候没有北京那么寒冷干燥,没有川渝地区或广东那么闷热潮湿,正好适合我。

上海这座城市里有忙忙碌碌的人们(也是我对上海的第一印象),也有悠闲自在的生活。有 996 的大厂员工,也有苏州河沿岸的钓鱼佬,各个公园里面散步的人们。虽然 City Walk 一词现在经常被拿来调侃,但不得不说在上海散步的体验是绝佳的。

沿着浦西滨江绿道从徐汇滨江走到黄埔滨江外滩,既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有历史悠久的建筑和舒适的江风。浦东滨江则有大大小小的世博公园、前滩公园等,花两块钱乘坐渡轮在两岸间穿梭,好不惬意。

说到历史建筑,就不得不提衡复风貌区(俗称梧桐区)。这里有很多老式的石库门建筑,有很多文艺小店和咖啡馆,武康大楼、田子坊。这里的街区不是宽马路商业中心形式,而是发达的沿街商业区,有很多小巷子和小店,适合慢慢逛。

徐家汇公园是另一处我很喜欢的地方。它就坐落在徐家汇地铁站旁,附近就是繁华的美罗城,港汇恒隆等商业区。公园里却有黑天鹅有小瀑布,植物和花卉的设计也颇有移步换景之感。

上海 City Walk 的体验也离不开公共交通系统的支持。虽然市区地铁站密度还没有覆盖到一公里一站的程度,也少有大站快线,但总体而言拥堵的时间和程度都可以接受。上海的公交车也很值得称赞,尤其是夜班公交的存在,如果你也有过零点在上海虹桥看着一百多块钱的打车费后选择两块钱的夜班公交车的经历,你就懂了(

铁路的覆盖也很好。尝试金山铁路直达车坐到金山(上海南方)看海,虽然天气不好没怎么看成。此外也坐地铁去过朱家角(上海西方),打算去滴水湖(上海东南)。现在对上海地铁比对合肥地铁都熟。听闻连接虹桥和浦东国际机场的机场联络线 2024 就要建好了,可喜可贺。

ACG

虽然上面花了很多篇幅说上海的城市风貌,但最让我喜欢的还是上海的 ACG 氛围。有高达、EVA 立像;有各种各样的谷店;活动上音乐会、Livehouse、漫展都是不缺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小众店铺和活动(雾雨咖啡店)。

虽然接不到广告,但自认为对上海谷店的理解已经超过很多小红书攻略作者了。比较集中的是南京东路片区,百联 ZX、百米香榭、外文书店、新世界城、第一百货、迪美(以及三者下方的人民广场地下商业区)、静安大悦城等。此外杨浦区的大学路的 animate 和徐汇区的美罗城(和旁边的 TPY 中心)都有不少店铺。

大部分店铺卖的东西其实大同小异,当下比较流行的还是一些二游乙游偶像和一些运动番(小排球蓝锁 free 等),在一些比较特色的店铺或者中古店还是能逛到很多好东西的。百联 ZX 负一楼有一家角川书屋,虽然比较小但有一些特色的翻译书籍,Fate/迷宫饭/冰菓等;负一楼有一面墙卖的吧唧也比较深夜番向;楼上的 animate 也有不少 IP;漫库有一些轻小说;bushiroad 专卖店有青木阳菜(圣青木)的签名。马上 Aniplex 店也要开了。

一些厂商往往也会在上海有专门店,比如卡普空和光荣特库摩。虽然它们卖的东西不是很二(?)。

不过更好逛的往往还是一些个人店和中古店。周末的时候迪美和第一百货都会有摆摊活动,除此之外百米香榭(手办和卡牌居多)也是一处个人店集散地。中古店的话,迪美有一家 kyoko,东西很多看着就不太卖的出去但挺全,除了常见的徽章之外还会有不少 CD,挂画之类的商品。在新世界城和 TPY 中心各开了一家的万香屋东西也不错,物语/小圆/Fate/(幸运星、轻音、京吹等京都动画作品)都有,但这家店太贵了,真想买可以先在网上看看价格。

活动的话一般可以在 B 站会员购或者 CPP 看,B 站会员购不能时间排序其实挺麻烦,所以个人在爬 B 站数据然后 展示界面。(credits:@zxcsjf)

不知不觉就写成旅游攻略了,但上海确实是文化氛围浓厚()大四一年宅浓度大大上升了。早该享受生活了。

毕设

说起毕设确实有点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从大四开始就纠结于毕设选题。在 MSRA 做的事情很好,能发文章,但并不是我喜欢的事情。后来一度陷入摆烂状态,下半学期三月份看见同学在捣鼓博客后又把自己的博客捡了起来,这个时候已经完全对毕设无所谓了,想着五月份再开始随便找个题目凑合凑合。结果没想到一折腾博客还真发现现有的 Vue 生态打包会有很多无用的代码,于是就有了给 rollup 的 PR 和毕设的题目。一开始调试的时候异常兴奋,不过要达到 rollup PR 的完成度还是挺折磨的,de 了无数 bug。中间和同学讨论确定想法的过程也很爽。

要说这段经历的收获,或许是让我不再那么“眼高手低”。虽然从去年七月开始我的 QQ 签名就一直是“敢想敢做”,但实际上我还是有很多脚步没有真正迈出。过程中一度有好多时刻想摆烂放弃,但完成了再看也不过如此,所以还是不要怕失败。不过虽然说是这么说,第一版 PR 被合并后第二天看见一个二十多条评论的 issue 还是挺慌的。revert,重构,真正走过一遍流程后才明白 Code Review 不能只是看起来对测试跑着也对就行,还是要深刻理解自己写的每行代码。

此外前端不愧是有点娱乐圈了,被 Evan You 评论后看同学在大群发截图还是挺羞耻的

想做的事

一年间也算是对科研有了更广泛的见识,也产生了一点自己的想法。科研确实是一件兴趣驱动的事情,而我好像很难对一个领域产生深入的兴趣的坚持。虽然算是对 PL 感兴趣,但也啃不下去类型论 HoTT 那些东西。还是更喜欢那些立即就会有反馈的目标明确的事情,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这四年一直对前端有兴趣的原因,生活还是应该多做自己让感兴趣/开心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看冻鳗看的,现在变得挺热爱生活的,是好事。造新轮子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希望我写的代码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了一点点。为美好的世界献上祝福!